院系新闻

我院邀请中山大学朱孝峰教授主讲 “学海论坛2025”第22期

作者:基础医学院 日期:2025-11-05 点击:10

10月31日下午,基础医学院“学海论坛2025”第22期在江宁校区学海楼D002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朱孝峰教授应邀作题为《肿瘤细胞死亡调控及其靶向干预》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姚兵研究员主持。

朱孝峰教授从细胞死亡的“形态—机制—免疫效应”三维框架出发,系统梳理了肿瘤细胞死亡的多样形式,包括凋亡、坏死、自噬、焦亡、铁死亡等,并指出不同的死亡模式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是决定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反应的关键环节。在铁死亡研究方面,朱教授团队发现蛋白激酶PKCβⅡ是脂质过氧化的关键传感器,其通过磷酸化AAK1促进TFR1内吞和铁摄取,激活铁死亡信号通路,进而增强免疫治疗敏感性。进一步研究揭示,溶酶体胞吐是肿瘤细胞铁死亡抵抗的重要机制,团队据此开发的靶向多肽可显著抑制AKT驱动肿瘤的生长并逆转放疗、免疫治疗耐受。在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领域,朱教授介绍了最新发现——B7H3通过结合eIF2α阻断PERK-eIF2α-ATF4通路,削弱细胞的免疫激活信号,导致ICD抵抗。

朱教授指出,通过“细胞死亡调控—免疫激活—治疗整合”的三位一体策略,可为精准抗肿瘤干预提供新路径。报告不仅展示了系统的基础研究成果,也充分体现了从分子机制到临床转化的创新思维。


本期嘉宾介绍:

朱孝峰,中山大学肿瘤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ancer Communications》《Advances in Therapy》等期刊编委,承担国自然重点项目、重点专项、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代表性通讯作者论文包括Nat Cell Biol, Sci Transl Med, Nat Chem Biol, Nat Commun (5), Autophagy (5),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信号转导与疾病》。

(撰稿/姚兵;图片/姚兵;审核/陈峰、王觉进)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Tel:86-025-86869321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政编码:2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