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以劳育心 | 收纳教你从“乱室佳人”变成“空间管理大师”

作者:基础宣传 日期:2025-03-24 点击:10

  总忍不住“剁手”? 

 衣服堆成山? 

宿舍杂乱无章?

是时候学习收纳技巧了!

本期素养公开课

          专业老师带你解决收纳难题!         

3月21日中午,基础医学院联合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在博学楼A208开展了以“收纳焕‘心’颜,整理好心情”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素养公开课。辅导员贺淑蕊老师在走访中发现,发达的网络购物让许多同学成为了固执的“剁手党”,经常买买买,物品不断堆叠,宿舍空间持续告急。因此,学院特邀物业服务中心姜义琴主任担任主讲人,以“收纳整理”为本次课程的切入点,带领大家通过物品收纳,做好宿舍整理,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学院40名本科生、20名研究生参加活动。贺淑蕊老师主持本次劳动教育素养公开课。              

理论剖析,认识行为逻辑         

课堂上,姜义琴老师以两组宿舍规整前后的照片对比为开场,通过引导同学们表达自己对规整前后的看法展示了收纳整理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了整理行为与心理学上的联系,强调了整理的对象是物品,但最终整理的是内心。她指出物品、空间、生活、心灵、人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阐明了这五者在需求论的角度,实际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层层递进的外化表现,让大家认识到“整理”也是一种“行为疗愈”。 

姜义琴老师抓住当下大学生“课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宿舍空间小”三大现状痛点,以一个“断+舍=离”的公式高度概括了收纳的基本原理,以“垂直空间规划与就近定位”两大基本原则贯穿理论讲解始终,提醒同学们对于空间的管理要有基本的俯瞰力、选择力,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些实用的收纳技巧,就能让宿舍空间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实操演练,锤炼劳动技能         

在现场收纳技巧分享时,姜义琴老师以几则衣物收纳视频为在座的同学生动展示了常见衣物的不同收纳方法,包括悬挂法:让衣服“站”起来,三折叠法:让衣服变成一本薄薄的书,统一容器法:让衣服“藏”起来等。通过现场展示抽屉收纳、百纳箱等容器收纳处理后的效果,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巧妙收纳的魅力。 

在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和老师展开了详细交流,做到将实用收纳技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衣物,积极尝试新学到的技巧。三位老师齐下场,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叠好不同类型的衣物,为学生们提供详尽地分析与解答。姜义琴老师强调,收纳整理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种重要的劳动习惯,时时归纳,时时整洁,将收纳整理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让生活焕然一新,拥抱好心情。            

内化学习,感悟劳动内涵         

通过姜老师的的收纳教学,我颇有感触。一是合理分类是收纳的基础。以衣物为例,按季节、款式和穿着频率分类,不仅找衣服更方便,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穿搭。二是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很关键。分成各个空间的收纳小格子不仅可以让衣物井井有条,还可以让衣物保持干净整洁。这些工具能充分利用空间,让物品各归其位。收纳不仅仅是整理物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通过合理的收纳,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有序的宿舍环境。 ——2024法医班殷孜 

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次素养公开课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实用的宿舍收纳技巧,更深刻地认识到,宿舍衣物“叠高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家缺乏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与收纳整理能力。老师以“断、舍、离”三个字让我明确了收纳的核心所在,我也学会了用整理的方式调整自己乱糟糟的心情,拥抱更可爱的明天。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并非是只是一味的体力付出,更是塑造自己身心的过程,我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心情和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024基础医学2班李佳鸯

本次劳育活动以空间整理为切入点,巧妙搭建起劳动育人与心理教育的有机桥梁。当学生俯身整理生活空间时,不仅是在重塑物理环境的秩序感,更是通过归类物品的过程来疏解焦虑情绪,通过焕然一新的空间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续,学院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的心理赋能维度,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健全人格塑造的实践课堂,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医学人才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Tel:86-025-86869321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政编码:2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