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劳育公开课 | 把春天包进青团

作者:基础宣传 日期:2025-04-01 点击:10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随园食单》里用具象化的文字将清明时令的青色团子记载在纸上,也将蕴含着浓厚文化韵味的清明节气延续千年。           

3月28日晚,南京医科大学禾沐南医活动中心内艾香袅袅,一堂别开生面的劳育公开课正在开展。基础医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联合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举办了“一口青团,一口春天”劳动实践活动,基础医学院学工办贺淑蕊老师、姚玥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亲手制作青团,于劳动实践中解锁中国传统节气文化。

青团,又称“清明粿”,是清明时节江浙地区一道重要的传统点心。青团的‘青’取自自然草木,象征万物复苏;圆润的造型寓意团圆美满。一捏一裹间,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青团制作需历经采艾、捣汁、和面、包馅、蒸制五道工序,每一道都藏着先人的生活智慧。”活动现场,后勤集团面点师傅现场讲解、演示青团的制作过程。

理论讲解后,师生们洗净双手,围桌而立,开启了一场“指尖上的清明之旅”。从用料的调配到水量的掌握,再到和面的手法,在面点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分组合作,和粉、揉面、按压、包馅、蒸制。起初,面皮开裂、馅料外溢的“翻车”场景引得笑声连连,但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青团逐渐成形——翠如碧玉,圆若明珠。    

蒸制环节,氤氲的热气中弥漫着艾草清香,揭开笼屉的刹那,看见色泽清绿可人,嗅之清香扑鼻的美味小青团,同学们不禁赞叹:“这就是春天的味道!”

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的节日,也是拥抱自然的契机。本次活动以“小青团”撬动“大文化”,将节气民俗融入劳动教育,学生不仅掌握了青团制作技艺,更了解到了关于清明的民俗故事,以及寒食禁火、祭祖踏青等清明传统,让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触摸中华文化的脉动。基础医学院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以更多鲜活形式,让文化传承“青”香常在。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Tel:86-025-86869321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政编码:2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