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学生骨干履职能力,基础医学院于4月3日举办了班级安全员、心理委员专题培训。学院本研学生班级安全员、心理委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共计60余名同学参会,学院段振东副书记副院长参加活动。本次培训由学院辅导员范涵婷老师主讲。
范涵婷老师围绕实验室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展开讲解,结合学生群体当中常见及多发的安全情况,指出了班级安全员、心理委员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履行哪些职责及如何履行职责,希望大家发挥作用,做好班级安全“第一响应人”。来,敲黑板,划重点,一起来简要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1.实验室安全:筑牢科研防线
范老师对标最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5年)》,通过新旧标准对比,重点强调——三级责任体系落实要点、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危化品全流程管理守则、 安全隐患“查—改—报”闭环机制,并通过实验室事故警示案例,让“安全无小事”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2.心理安全:当好心灵哨兵
范老师强调心理委员要做好“监测预警、适度介入、及时上报”3大职责,主动发现异常行为信号,按照“倾听不诊断、陪伴不越界”的工作原则,积极宣传心理咨询预约路径及心理援助热线,早发现,早行动,确保危机干预及时有效。
3.网络安全:守护好钱袋子
范老师从触目惊心的电信诈骗案例数据入手,提醒学生们做到“三不晒两必撕”,现场以AI换脸、闲鱼购票等诈骗实例强调安全员要提醒班级同学安装反诈中心APP并登录启用,提醒学生提升识别防范新型骗局的能力。
4.国家安全:增强责任意识
围绕《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范老师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全体学生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绷紧安全之绳,提升识别数据泄露、重要科研成果泄秘等风险的能力,清晰了解民族宗教政策,深刻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人人有责。
段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安全员与心理委员要担起三重角色:一是当好“宣传员”,及时传递和宣传安全知识,共享预警信息,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当好“警卫员”,敏锐捕捉各类安全隐患、心理危机信号、网络诈骗苗头,筑牢预警第一关;三是做好“信息员”,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上报辅导员老师,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段书记希望大家结合时令风险点,及时主动开展宣导,让安全教育融入日常。
本次安全培训旨在让大家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履职意识,提升工作能力,让每位安全员化身实验室的“安全盾”、心理委员成为情绪的“晴雨表”、宣传员织就反诈的“防护网”,守护校园和同学的安全,持续呵护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