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我院邀请第一附属医院陈连民教授、复旦大学李立亮副教授、苏州大学张明阳教授和华大鉴证总经理刘佳主讲“学海论坛2025”第十一期

作者:基础医学院 日期:2025-05-30 点击:10

5月28日上午,基础医学院“学海论坛2025”第十一期在学海楼A435会议室举行。第一附属医院陈连民教授、复旦大学李立亮副教授、苏州大学张明阳教授和华大鉴证总经理刘佳应邀作学术报告,报告由院党委书记陈峰教授主持。

陈连民教授、李立亮教授、张明阳教授和刘佳博士分别作题为“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代谢健康及精准用药”、“涉及精神药物的复杂死因鉴识”、“Unveiling Hydrogen Sulfide's Protective Effect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华大法医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应用介绍”的专题报告。

陈连民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心血管代谢健康关系的研究,系统展示了其团队近几年围绕该方向的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李立亮教授团队长期致力精神病人猝死的分子与遗传机制及法医学鉴识相关研究的研究,系统展示了精神病人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会在心脏特异性蓄积,通过大麻素受体(CB1)介导心肌焦亡,引起心肌炎性损伤与毒性。对此,他提出以大麻素受体的下游、上游特异性因子作为快速筛查与精准鉴识标志物的新策略,并强调临床需综合评估药物心脏毒性,避免仅凭血液指标判断用药安全。而心脏药物蓄积这一发现,为法医提供毒物学证据,让许多原本难以判定死因的案件有了新的鉴定思路。

张明阳教授团队长期致力脑外伤后神经损伤与修复机制的研究的研究,他系统展示了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脑外伤后神经保护功能及其机制的探索。

刘佳博士长期致力四库合一建设工作,在此次学术报告中,她系统展示了法医物证检测产业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在讲座互动环节,专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耐心解答了与会师生的疑惑,整场报告学术氛围浓厚,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学启示。

本期嘉宾介绍

陈连民,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导,主持国家海外优青项目,江苏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特聘医学专家。从事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心血管代谢健康关系研究,前瞻性原发高血压队列eHypertension及肥胖减重队列PBS主要发起人之一。近五年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ell (封面文章), Nature Medicine, Cell Genomics (封面文章), iMeta, Circulation Research (封面亮点文章), 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 ISME Journal及Cell Reports (封面文章) 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海外) 及面上项目等8项,获荷兰Tekke Huizinga奖及授权专利3件,担任Engineering,iMeta及Medicine in Microecology等期刊编委。

李立亮,复旦大学法医学系副主任,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长期从事心源性猝死机制及鉴识研究,聚焦精神病人心性猝死,率先发现抗精神病药在心脏蓄积并建立了相关鉴识策略。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irculation, STTT等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成果获亚太心脏代谢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心血管病基础领域十大研究进展,MCE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促进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

张明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神经科学/药学双博士后),国家司法鉴定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保护与康复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法医学分会理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司法技术类裁判员等。美国Sigma Xi科学研究荣誉学会Membership Review Committee委员、Cellular Signalling副主编,Tissue & Cell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 Brain,Autophagy, J Nanobiotechnology, Acta Biomaterialia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荣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奖、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苏州大学陈金荣英才奖一等奖等。

刘佳,华大鉴正总经理(CEO)、董事,上海政法学院董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理事,拥有15年高通量测序行业经验,主导“四库合一”项目获得公安部双十金奖,此外,还参与了多项学术论文、行业及“一带一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致力于推动创新鉴定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助力产学研融合,长期致力于公益寻亲、遗骸鉴定等各种公益事业。

(撰稿/李开;图片/周诗宝;审核/陈峰、王觉进)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Tel:86-025-86869321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政编码:2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