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捐友访谈(五) | 郑秋娥:我们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体老师

作者:基础宣传 日期:2024-07-26 点击:17

在南京,遗体捐献志愿者被称为“捐友”。他们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供教学和科研之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以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为主要内容的“捐友”精神。为了传承和弘扬“捐友”们的大爱精神,深化感恩教育,在75周年国庆之际,学院“志爱星光”社团走进“捐友”群体,开展了“探访捐友事迹,感悟奉献精神”的主题活动,看望并采访了5位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的“捐友”,并向他们送上牛奶、文创水杯和明信片等慰问品。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大爱故事,感受他们的美好品格。


采访时间:2024年5月22日

采访地点:红山动物园凉亭

受访捐友:郑秋娥

采访者:张菲菲

录像:李沈

记录:邱宇玲  吴舒婉

郑老师您好,我们是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学生,也是“志爱星光”社团的成员。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吗?

我1949年4月份出生,正好和祖国母亲同岁。1964年的时候,我15周岁,在农村初中毕业,就和同学一起去到高淳那边一个农场工作,然后在农场待了8年,本来以为要一直在那里生活下去了,没想到1972年全国招生,我有机会就上大学了,学了心理学,毕业后在医院工作起来,后来调回南京,调到一个企业,退休后就一直生活在南京。

郑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入党的?

我是1975年入党的,当时在大学期间,今年正好是入党50周年啊!马上就可以领“光荣在党五十年”的纪念章了。

您决定捐献遗体器官是否和您的经历有关?

是的,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上解剖课时,遗体都很紧张,因为那时很久没有招收大学生,大学里很多用具资源都很紧张,再加上当时思想没有那么开放,捐献的遗体器官很少,我们上解剖课的时候只用一个遗体,老师上课对遗体都很珍惜和尊重,我们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体老师,对遗体器官捐献者也十分尊重。后来经历多年的工作,在退休后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我一个同学就是南京人,当年是我们组织部的部长,我就托他帮我打听遗体器官捐献的消息,最后在他的帮助下成功签定了捐献同意书。

您是怎么产生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的?

应该是进入老年以后,就忍不住考虑去世之后的事了,死亡可能突然到来,不如提前规划好身后事,可能是自己工作的原因吧,我更想将自己的遗体器官捐掉。

您的亲人知道您的决定吗?他们是什么态度?

这个事情吗,基本上都知道是吧,我的亲人有些能接受,有些不能接受,像我妹妹,她就完全不能理解,但他们最后还是尊重了我的意见。

之前我们社团开展过宣传和采访活动,向大家宣讲遗体器官捐献知识,许多人都是拒绝的,工作推进比较困难,请问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宣传工作推进肯定会比较困难,如果遇上不想深聊的人,切记不要勉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对遗体器官捐献这个话题的接受程度不同,不能强求。

郑老师,您有什么想对我们医学生说的话吗?

医学很苦,要干到老、学到老,既然选择了学医,就要一直走下去。这几年什么都在变,相较于我读书工作的时候,你们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更多的医学知识,更前沿的医学技术,这些都需要你们不断挑战自我。也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初心,多开展一些活动,多多宣传捐献相关知识。

本次的访谈活动让采访小队的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捐友这一团体的伟大。郑秋娥老师与共和国同龄,国家的发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对党和国家怀有感恩之心。她也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做出自己的选择,展现了高尚品格和大爱精神,令人敬佩。这对于同学们来讲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正是这些捐友们的无私奉献,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脚踏实地,奋进求索,延续他们的生命之线。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Tel:86-025-86869321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政编码:2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