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上午,基础医学院“学海论坛2024”第22期在江宁校区学海楼D002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力勤研究员、荷兰莱顿大学庞宝旭副教授分别作“一种介导衰老癌细胞免疫破坏的抗生素”、“蒽环类药物以三维基因组为靶点发挥化疗作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林凡教授主持。
王力勤研究员围绕肿瘤细胞衰老相关研究展开报告,提出了诱导癌细胞衰老-选择性清除衰老的癌细胞(senolysis)-随后抗衰老治疗(senolytic)这种“组合拳”序贯疗法。其团队通过CRISPR-Cas9筛选技术,发现并证实了激活DR5和抑制cFLIP能够有效诱导衰老癌细胞凋亡,这些衰老癌细胞还会通过旁杀效应使邻近的非衰老癌细胞也对DR5激动剂的杀伤变得敏感。这种序贯药物治疗方案避免了几种药物的直接组合毒性并且允许组合更大范围的药物。该治疗策略不仅为未来肿瘤治疗方案的开发,也为一些老龄化相关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肝硬化以及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庞宝旭副教授团队发现蒽环类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可诱导组蛋白迁移和DNA损伤。他们对临床上使用的各种蒽环类药物的化疗作用进行了全基因组高分辨率图谱分析,并用ATAC-seq 技术分析不同蒽环类药物的组蛋白迁移效应以及TOP2A ChIP-seq技术分析潜在的DNA损伤区域。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的蒽环类药物对表观基因组区域具有不同的靶向选择性,独特的蒽环类变体通过破坏 CTCF 结合选择性靶向染色质环状锚。Hi-C实验分析表明用选择性蒽环类药物处理的K562细胞三维染色质组织被破坏。此外,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潜在环状锚周围的染色质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一研究表明蒽环类药物是强效的选择性表观基因组靶向药物,可靶向三维基因组进行抗癌治疗,为个性化医疗以及三维染色质结构异常的肿瘤防治提供新视点。
2位专家的精彩汇报引发了在座师生的热烈反响,大家围绕相关科学问题以及各领域未来发展状况展开讨论。
本期嘉宾介绍:
王力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 Nature Cancer, Cell Metabolism, Cell Reports Med, PNAS, Nature Reviews Cancer (封面论文),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封面论文) 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2项研究成果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取得国际发明专利2项。获国自然面上基金,国自然优秀外国学者基金,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专项领航类,荷兰皇家化学协会H.G.K.Westenbrink Prize(全荷兰每年一位名额),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计划等资助。
庞宝旭,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荷兰癌症研究所(获Cum Laude学位),2014年至2018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年至今,先后任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副教授。期间担任莱顿大学中国办公室成员、荷兰研究理事会(NWO)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目前主要进行肿瘤表观遗传与高通量筛选系统对基因组非编码调节区的功能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Genetics、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与Cancer Research等期刊 。课题获LUMC Gisela Thier Fellowship、KWF、欧盟科学委员会ERC Starting Grant、 健康荷兰PPP-match等提供经费支持。
(撰稿/蔡芳芳 林凡;图片/蔡芳芳;审核/陈峰、王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