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点:学海楼B001
参会方式:腾讯会议(线上)(会议号:576-649-562,会议密码:868628)
会议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l/6YaQpcVntYZ0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欧美同学会
会议日程 | ||
时间 | 内容 | 讲者 |
13:00-13:10 | 领导致辞: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季勇教授致辞 | |
13:10-13:30 | 运动保护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 | 肖俊杰 |
13:30-13:50 | FAODs与婴幼儿猝死 | 成建定 |
13:50-14:10 | 基于谱学技术复杂死因鉴定的人工智能专家辅助技术 | 黄 平 |
14:10-14:30 | 基于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诱发室颤的心源性猝死转录组数据 | 张 霁 |
14:30-14:50 | 心源性猝死相关indels的筛选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高玉振 |
14:50-15:10 | 烈性传染病及法医尸体解剖防护及安全 | 周亦武 |
15:10-15:20 | 休 息 | |
15:20-15:40 | 10例先天性冠脉开口狭窄猝死的法医学分析 | 陈 龙 |
15:40-16:00 | 猝死案例伤病关系认定客观指标转化应用的前景 | 郭亚东 |
16:00-16:20 | RT-qPCR技术辅助诊断冠心病猝死初探 | 王 起 |
16:20-16:40 | 浅谈分子解剖在猝死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刘 茜 |
16:40-17:00 | 死后生化学在心源性猝死中的法医学应用 | 赵 锐 |
17:00-17:20 | 通过基因治疗协同调控多个基因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毛细胞的研究 | 柴人杰 |
17:20-18:00 | 讨论 | |
会议结束 |
肖俊杰
国家优青,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器官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论文发表在Circ、Nat Commun、Cell Metab等杂志。担任J Cardiovasc Transl Res 等7本SCI杂志的副主编或者编委、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运动科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主要研究领域:运动保护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
报告题目:运动保护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
成建定
成建定,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法医病理教研室主任。1996年6月获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7月获中山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2010年及2015年-2016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习。长期从事心脏性猝死的分子病理学及猝死机制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猝死法医病理学》及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法医病理学》负责人。
报告题目:FAODs与婴幼儿猝死
黄平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任法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特聘专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评审技术专家,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任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2008年获法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起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从事法医病理学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和《法医学杂志》、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杂志编辑工作。Forensic Imaging与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nergy杂志国际编委。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市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研制。
报告题目:基于谱学技术复杂死因鉴定的人工智能专家辅助技术
张霁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法医物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学科评议组秘书,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主要从事法医遗传学研究,涉及新型遗传标记、微量DNA分析、混合DNA图谱解析、微生物DNA条码的法医学研究。
报告题目:基于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诱发室颤的心源性猝死转录组数据
高玉振
苏州大学医学部法医学系教授。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学分会委员,国际法医遗传学(ISFG)会员。研究方向为法医分子遗传学和肿瘤分子遗传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微小插入缺失多态(Indels)在肿瘤分子遗传及法医学中的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自然基金(NSFC)5项,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报告题目:心源性猝死相关indels的筛选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周亦武
法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法医师,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委员,湖北省法医学会副秘书长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副主任,从事教学、科研和法医学司法鉴定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损伤及修复、中毒病理,主持国内许多疑难、复杂案件的鉴定,参与世界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尸体解剖等工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篇。主持中国大学MOOC《大话法医学》、虚拟仿真项目《法医病理学脑解剖及检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及湖北省精品课程《法医毒理学》。荣获司法部首届、第三届“宋慈杯”司法鉴定评选一等奖,中国首届“鼎永杯”司法鉴定评选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学者及教学名师等荣誉。
报告题目:烈性传染病及法医尸体解剖防护及安全
陈龙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法医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及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终审专家。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及上海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等。Science & Justice,Journal of forensic and legal medicine及中国法医学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2003年及2004年两次赴休斯顿法医局访问交流;1997年作为上海首位法医学博士进入复旦大学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人体死亡时间推断、窒息死亡精准死因鉴定研究。获2017年度第十六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法医学教材及著作4部,参编著作 16 部。多次受邀参与公安、检察部门重大疑难案例的侦破及鉴定。
报告题目:10例先天性冠脉开口狭窄猝死的法医学分析
郭亚东
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法医系主任。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负责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法医昆虫学及复杂死因相关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通讯作者在Int J Biol Macromol、Int J Leg Med、J Med Entomol、Forensic Sci Int、Insect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首次完成了棕尾别麻蝇的全基因组de novo组装并进行功能分析,相关成果于2021年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中科院Top1期刊)发表;主编/副主编法医学相关书籍3部,参编法医学相关教材5部;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forensic science research》杂志青年编委,中国法医学会理事、湖南省司法鉴定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医科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公安机关法医技能陪训特聘教官,长沙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特聘教官,湖南省医学会鉴定专家。
报告题目:猝死案例伤病关系认定客观指标转化应用的前景
王起
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在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系工作,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教学、科研和鉴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医病理学和法医毒理学。主持数项国家、广东省及广州市基金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H指数16,副主编、参编、参译法医学相关教材及书籍9部,担任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编委,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青年编辑,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和 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 的客座副主编,担任多个中英文杂志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RT-qPCR技术辅助诊断冠心病猝死初探
刘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副教授。2021年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现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医学系法医病理教研室副主任。为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 法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性学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法医学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法医学分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2021年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建立了法医学生物检材样本库,将分子解剖应用于法医学死因诊断,对主动脉夹层的遗传学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报道了Stanford A型与B型夹层的遗传学差异性。2020年2月,作为唯一女性成员,参与了全球首批新冠肺炎死亡尸体的系统解剖。以第一作者在《法医学杂志》上发表世界首例新冠肺炎系统尸检观察报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IF 17.4)发表了12例COVID-19死者系统解剖及病理学研究结果,将重症COVID-19患者的肺部和淋巴器官损伤与致命的系统性呼吸道和免疫功能障碍联系在一起,为新冠肺炎重症治疗提供了病理证据。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法医毒理学实验指导》;主编《法医病理学与毒理学实践学习指导》教材即将出版,2018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报告题目:浅谈分子解剖在猝死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赵锐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副院长,法医病理生理学研究室主任。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沈阳市拔尖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主要从事颅脑外伤修复机制、伤后认知情感障碍机制和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市级课题及其他横向课题8项,获批国家专利9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及专著8部。荣获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兼任《法医学杂志》编委,《Forensic Science Research》青年编委,中国法医学会损伤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分会委员,辽宁省法医学会损伤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司法鉴定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
报告题目:死后生化学在心源性猝死中的法医学应用
柴人杰
柴人杰,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二级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听觉分会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干细胞生理专委会副主委、候任主委;中国听基会基础研究专委会主委, E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执行主编。长期致力于神经元和内耳毛细胞的再生和保护研究,近5年在Cell,NC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92篇(总影响因子706.5,其中IF>30分2篇,IF 10-30分18篇, IF 8-10分7篇),其中4篇论文被Faculty1000列为推荐文章,1篇论文入选Cell正刊年度最佳论文,8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2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总他引4200余次,h-index 39;先后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树兰医学青年奖和江苏省青年十大科技之星等奖励。
报告题目:通过基因治疗协同调控多个基因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毛细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