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系教工党支部代表陪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开展暑期“捐友”专访

发布者:基础医学院发布时间:2024-07-29浏览次数:10

“南京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友”(简称“捐友”[1]),源于1995年,南京市的一批离退休老同志[2]率先提出向医学院校无偿捐献遗体的倡议,以解决人体解剖学标本来源不足的问题;1996年,由南京市红十字会申请专门成立“南京市捐友组织”,以推动此高尚事业;同年,设立南京医科大学捐献遗体接受站。至今已走过二十八载,“捐友”为基础与临床教研实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展现了广大捐献者的奉献与大爱。

此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副总编辑王君平老师一行已深入调研我校人体解剖学系党建业务融合成效。为进一步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与大爱精神,7月27日,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我校人体解剖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靳建亮、支委毛志远陪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侯佳欣老师开展暑期“捐友”专访。

在我校五台校区“捐友”办公室,南京市红十字会徐宏秘书长首先对我市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作了详细介绍。二十八年来,感谢社会各界给予的关心与厚爱,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信赖广大捐献者的大爱与奉献,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日程安排,还先后赶赴“捐友”林晔、赵玉坤、李美娣三位老师住所进行采访与慰问,简述如下:

林晔老师,男, 97岁,南京气象学院退休。曾担任捐友协会第一届干事会成员,同时担任“捐友通讯”第一期编辑工作。林老认为死亡是必然,逝世后能捐献遗体供医学生解剖帮助医学生成长也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

赵玉坤老师,男,92岁,江苏工人报社退休。曾担任捐友协会第二届干事会成员、副总干事,同时担任“捐友通讯”编辑工作。赵老认为“捐友”志愿服务工作是其退休后所选择最有意义的工作。

李美娣老师,女,84岁,南化退休。主持六合区捐友分会工作28年,任劳任怨地宣传红十字精神,认认真真地做着“三献”工作。李老自承担该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做好宣传、慰问和现场办理登记三项工作,她认为只有这样才不负重托。

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三位老师的豁达与对生命逝去的坦然,所表现出的“大舍大爱”的高贵品格,同样也是广大“捐友”的真实写照。而数十年来,我校人体解剖学系、党支部带领师生多次赴社区、康养中心、“捐友办”和捐友家中开展“感恩服务捐友”系列活动,在为捐友服务的同时,师生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

在此,由衷感恩与缅怀尊敬的无语良师(大体老师),他们不仅是我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源泉,更为我校基础与临床教研实践做出了极大的奉献。人体解剖学系及党支部始终秉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融入“感恩捐友”的理念,全过程推进“感恩与服务捐友”工作,以敬畏生命,颂扬大爱,感恩捐友。


注:

[1] 2023年南京市红十字会将“志友”改为“捐友”;

[2] 致谢:成立初期,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叶蒙福教授、王鹤鸣教授和时任校长张振声教授、东南大学(原南京铁道医学院)林元问教授以及南京市14位离退休干部等的支持与倡议。